首页 > 新闻动态

助力课堂教学创新:对分课堂”首次走进杭医

发布时间: 2018- 03- 23 09: 26浏览次数:

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快乐有收获,让教师能够轻松教学。

这就是这两年来,广受教师们推崇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如何破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不听讲、教师教学负担重、效果差等难题,并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呢?322日,由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对分课堂—中国原创课堂教学新方法”工作坊在博爱楼334举行,本次工作坊特邀张学新教授“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复旦大学刘明秋副教授围绕对分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从对分课堂的起源、基本模式,操作方法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开展培训。各二级学院(部)3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刘明秋老师首先介绍到,对分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由三个环节组成——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对分”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因此该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讲授式课堂的优势,也融合了讨论式课堂的优点。针对不少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时不够、教学制度受限等情况,对分课堂演变出当堂对分、隔堂对分、隔堂对分+当堂对分的三种子模式。

培训过程中,刘明秋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对分课堂的五个关键环节: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她强调到,在进行“讲授—内化—讨论”的过程中,还注意做到以下三点来提升学习效果:一、教师精讲,留出探究的空间;二、引入差异化、个性化、反思性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收获,让学生提前梳理成果、发现问题,有备而来;三、让学生输出学习成果,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检验、完善学习成果。此外,她还围绕这五个关键环节,从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讲解,解释了其四大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以及现代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进一步从理论上讲述了对分课堂这一新模式的优越性。



在对“对分课堂”进行全面诠释后,刘老师现场做了一次对分教学示范,并重点就“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作业策略在学生内化吸收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案例分析,让参培教师切实体会了对分课堂的精髓所在,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大家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了耐心指导。

最后,刘老师总结到,对分课堂简明易用、可操作性强,通过重新定义课堂,重新定义师生关系等教育过程的基本范畴,系统贯彻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四大经典学习理论和教育学中的三大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理念之间取得了平衡,在具有威权特点的东方教育和强调自主学习的西方教育之间取得了平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走极端的中庸思想,为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而极具操作性的落地方案,适合中国教育现实,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日益广泛推广和运用的今天,作为高校专任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始终是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一大难题。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校教师对“对分课堂”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为我校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解决“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等课堂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等提供了教学新范式,也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融合中西方智慧的科学方法。


参培教师感言:

从不自觉地应用上升到理论和推广,梳理思路和操作方法,值得学习。

——医学检验学院    杨珺

“对分课堂”中对自己感触最多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增加课堂的互动,可以通过讲解章节知识内容的框架、重难点,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医学影像学院    刘蕊

收获很大,对分课堂的理念很好,有进一步实践的欲望。

——护理学院    章瑜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形式的效果有了深刻的反思,可以再设计得细致点,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让学生列出作业中的“亮、考、帮”还是很有意思的创举。

——通识教学部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