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合格的“健康守门人”:沈清、王静两位教授做客午间沙龙
7月4日,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沈清教授和王静教授分享了她们赴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访问学习成果,共有10多名来自教务处领导和各二级学院(部)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讲座由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周彩华主任主持。
沙龙上,沈清教授首先对MONASH UNIVERSITY以及本次访问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澳大利亚全科医学的现状、教育培训以及我国目前全科医师培养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她讲到,澳大利亚全科医生的教育具体来说,需经过医学本科生、职业前医生、全科学员三阶段的学习及实践,并通过“三段式”考试后,才能成为全科学会会员(FRACGP, Fellowship of 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方可在全科医学领域独立行医。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在毕业后教育方面特别薄弱,缺乏规范化全科临床带教师资及基地,急需既具有全科临床思维及实践经验、又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培训师资。
随后,王静教授对“三段式”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讲到,澳大利亚全科医师的培养主要分为:医学本科阶段、住院医阶段以及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持续职业发展)阶段。医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打破条块分割,把医学人文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及临床沟通技巧贯穿于医学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并特别强调采用CBL教学法-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在住院医阶段,学生主要研讨各个系统和病种,怎样在全科管理?怎样在医院管理?继续教育阶段,采用师承式教育,是全科手艺锤炼的关键时候。同时全科医生根据社区的医疗需要,向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RACGP)提出申请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此外,王静教授还就澳大利亚和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本科段全科医学教育,在理论学习内容、实践学习内容以及教育改革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剖析。
全面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离不开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本次沙龙,两位教授分享了全科医师培养教育的前沿信息以及研究成果,让前来参加沙龙的教师们对全科医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有了新认识。(文/图 戴晟)